不以用戶為中心,任何技術升級都是在炫技,毫無價值可言。
2025年隨著deepseek的推出AI技術可以說是火得一塌糊涂,而各大企業軟件行業也紛紛搭上了這趟快車。在短時間內紛紛官宣其接入了deepseek,更有甚者已經再宣傳自身的AI能力了,但問題就是是,這些所謂的AI功能,到底是真能解決問題,還是只是為了蹭熱度?
老楊認為企業軟件接入DeepSeek等AI技術,既有蹭熱度的可能,也有真正為用戶服務的動機,但問題是這種動機是否能真正的實現。
其實行業人士都看的出大部分的管理軟件公司在短時間內官宣接入DeepSeek都是在蹭熱度,動機何在呢?
第一,想通過蹭熱度吸引用戶關注,快速提升銷量或估值;
第二,看到競爭對手接入AI,擔心落后,于是匆忙跟進;
第三,技術能力不足,接口來湊,部分軟件公司缺乏深度開發AI功能的能力,只能選擇簡單的接口調用這種方式來體現;
老楊認為如此做法對于企業管理軟件而言無疑是在“飲鴆止渴”,對于企業用戶而言什么開發過程如何來實現是不懂,只關注結果,軟件公司如此宣傳導致的后果就是企業用戶被宣傳吸引,可能為這些所謂的“偽AI”功能支付額外費用,但實際使用后發現功能雞肋,未能獲得實際價值導致失望和信任流失。此時企業用戶對軟件產品的失望會轉化為負面口碑,可能導致對整個行業的技術能力產生懷疑。
作為企業管理軟件應該知道的是AI是工具,不是目的。
AI技術的價值在于解決實際問題,而不是作為營銷噱頭。企業管理軟件在接入或開發AI功能時,應該以用戶需求為核心,思考AI如何優化業務流程、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。深度整合是關鍵,簡單的接口調用無法發揮AI的真正價值。其實道理誰都懂,只是逃脫不了市場的卷。
企業管理軟件加入AI接口或者開發AI功能本身是件好事,但問題是要以用戶為中心,不能為了追潮流、為了AI而AI,AI賣點可以獲取流量高曝光率,可以騙騙不懂技術的企業領導,但也會反噬。比如某軟件公司宣稱自己接入了AI,功能如何智能,結果用戶發現,所謂的AI功能只是一個簡單的關鍵詞搜索工具而已,根本談不上“智能”,反而還很“弱智”,結果很快就在圈子里“臭名遠揚”。
圈子里的人都知道AI功能的開發和應用是一個長期過程,需要持續投入資源進行優化和迭代。軟件公司不能指望一蹴而就,企業軟件加入AI功能,絕對不是簡單地接入一個DeepSeek接口就能搞定的事情。AI的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,涉及技術、業務、用戶體驗、數據安全等多個層面的深度整合。如果只是簡單地接入一個接口,不僅無法發揮AI的真正價值,還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。
DeepSeek與AI技術當前很火,但應用了AI技術就真的能拯救企業管理軟件嗎?
老楊認為AI技術確實有潛力為企業管理軟件帶來顯著的價值,但它并不是萬能藥。要真正提升企業管理軟件的競爭力,必須從用戶需求、業務場景、技術整合、用戶體驗等多個維度綜合考慮。企業軟件加入AI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用戶的效率,比如分析大量數據,提供洞察和預測,幫助企業做出更科學的決策。但AI的效果取決于數據的質量和數量。如果企業管理軟件的數據不完整或不準確,AI的輸出結果也會大打折扣,但對于大部分傳統企業領導而言是不懂這些的,他們不會在管理上做出變革,最終會認為是軟件功能不行、是AI弱智。同時AI功能擅長處理結構化數據和明確規則的任務,但在復雜、模糊的業務場景中,仍然需要用戶的經驗和判斷,所以有時候AI并不能解決管理者所有的痛。而最最關鍵的是AI不是“零成本”,開發真正實用的AI功能需要軟件公司投入大量的成本,且AI技術更新換代很快,軟件公司為此還需要承擔技術風險,而這一切最終都需要企業用戶來買單,并不是所有的企業能夠承擔的起高昂的產品費用。
在企業軟件熱火朝天宣傳AI、引進AI技術與其產品結合的同時,老楊認為很多軟件公司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:企業用戶的能力。所以不管是在當前還是在以后軟件公司都會面臨如下問題:
1.高質量的數據:
如果企業原來的數據存在錯誤、不完整或者格式不統一等問題,那么即使軟件具有了AI的功能,也可能無法得到準確的結果。就好比用一堆爛材料蓋房子,再好的工匠也很難蓋出堅固的房子。
2.員工接受問題:
在大部分員工眼里認為應用AI技術及功能就是為了淘汰,所以會抵觸,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工作效率和軟件的推廣使用。
3.行業適配性:
不同行業的企業管理需求差異很大,有些行業的業務流程非常特殊和復雜,現有的技術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其個性化需求。比如,金融行業對風險控制和合規性要求極高,制造業對生產流程管理要求嚴格,這些特殊需求可能需要企業管理軟件進行深度定制開發,而不僅僅是依靠通用的技術接口就能解決。但深度定制開發又涉及成本、流程與管理變革,最終又會進入無解的死循環里。
所以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,AI技術為企業軟件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。但AI不是萬能藥,它的價值取決于企業如何應用。如果只是為了趕潮流,那AI充其量就是個“花瓶”;但如果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,它就能成為企業軟件的“核心競爭力”。
面對市場競爭和經濟環境的變化,企業軟件需要深度整合AI技術,提升智能化、個性化和數據驅動能力,同時通過完善的服務體系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。只有那些真正以客戶為中心、深耕技術和服務的企業,才能在AI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。
本文來源:36氪
文章轉載于其他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